【推荐】中国文化的作文5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个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推荐】中国文化的作文(1):
“哇,真美味啊!”吃着我们亲手包的汤圆,让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真妙呀,令我的思绪飘回那快乐的时光。
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集体来到食堂,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对,我们要来包汤圆!我们带着米粉、芝麻、豆沙等食材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拆开装米粉的袋子,取出一小部分米粉,倒在大盆里,掺了些水。用手在盆里将水与米粉和在一起,不断地揉着。我们一小组的所有人都将手伸进来帮忙,可是人太多,不怎么好和。于是,一些人正准备抽出手,谁知米粉好像不愿让他们离开一样,紧紧地黏在他们的手上,甩也甩不掉。无奈,我们只好派一个人将所有黏在别人手上的米粉团弄下来。我们将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未。不一会儿,手上的米粉团都没了。不过,王未就没那么幸运了,为了完成“使命”,他可弄得全身都是米粉呢!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拆开芝麻和豆沙的袋子,一股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张中杰受不住食物的诱惑,趁我们不注意,竟偷吃起来。我转过身,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偷吃着芝麻。我走过去用手轻轻拍了了一下他的肩头,只见他机械性地转过头,我好笑的看着他,拿起手中的豆沙,他两眼发光的看着我,一把抢过,尝了尝味道,做出一副享受的神态。我们看着他哑然失笑。
经过刚才的小闹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先将米粉团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将它们捏成帽子状,再将馅儿放入,包好。最后放在手心里揉成一个小圆球。我们娴熟地包好汤圆。将它们交给老师,下锅去煮。终于煮好了,我们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明白:做任何事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意义。
【推荐】中国文化的作文(2):
Hello,大家好,我是小米。2035年元旦后的一天,刚从北大中文系博士毕业的我,在南京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教中文和传播中文文化。这时的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富强的大国,外国人都想到中国来,便抢着学中文,我们自己的同胞也越来越自信,掀起了传统中国文化复兴的热潮。
今天我第一天上班,我从家里用人工智能手机计算了上班路上的最佳路径,坐着无人驾驶的汽车,来到我的“小米中国文化工作室”。我在手机上点了一杯咖啡,拿出自带投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了我的第一天教学工作。很快,我的咖啡送到了,我优雅的抿了一口,顿时觉得心情很是愉快。我点开电脑,一个投影图像展现在我面前,图像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坐在虚拟教室里,正等着我的到来。他们有的是白皮肤、金发碧眼,有的长着一头卷曲的黑发,黑黑的脸颊长着一双大眼睛。。。。。。更让我高兴的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听到我的课了,即便他们来不了南京,也买不起学区房,但我一样可以成为他们的老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小米工作室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我是小米老师”。我先做了个简单的介绍,然后点了点我电脑中的教学PPT,启动控制按钮,所有的同学面前都出现了同步的黑板。我开始讲课了,我先让大家认识了几个简单的中文汉字,再教他们怎么书写,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着,一旦发现谁的书写有问题,我可以立即切换到他们眼前的黑板上,指导他们改正,我还可以帮他们纠正读音,一遍遍的练习。就这样,跨越时空,我们完成了第一节语文课,我的眼前仿佛浮现起我自己17年前在力学小学上语文课时的情景,想起了大凉山的孩子们那企盼上学的眼神。。。。。。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的工作室越来越大,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大家都叫我“小米老师”,我的注册学生已经有一千多名,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和祖国各地,我们都是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我教会他们认识了汉字,也教他们学《道德经》,和他们分享《黄帝内经》中汉字的来历和意思以及道家思想对人生的启迪,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中国传统,贫困山区的孩子也受到了好的教育,他们再也不会因为家里没钱来到大城市却买不起学区房而失去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很多听了我的课的孩子们,也渐渐的爱上了唐宋古诗,他们业余时间不再喜欢手机游戏,而是更愿意吟诗作画、亲近自然,他们知道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和天地自然保持和谐。每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用一个网络联系在一起,上午我教他们学中文,中午我们一起在虚拟的世界图书馆里阅读文学作品,下午我教他们练习书法、学习中医。晚上,回到家中,我开始写我的第四本小说:《树的星球》,说的是地球上因为人们热衷于越来越多的建房子,人们只能依赖氧气制造器来获取新鲜空气,树木都没有地方生长了,于是我们移到一个新的星球,去重新种树,一年又一年,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河水清澈,天地人和,空气清新,人们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小木屋里,每天看着星星入睡,闻着自然的芳香,过着简单而健康的生活,每个人都活到了120岁,再也没有疾病、没有灾难。。。。。。
一转眼今天已经是2035年最后一个周末,仰望星空,我盼望着有一天我真的坐着载人航天飞机飞到树的星球。我们很快又要迎来2036年的元旦,回顾2035这一年,我已经从一个莘莘学子,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我为这个社会默默做着应有的贡献。
【推荐】中国文化的作文(3):
一首昆明小曲,一句北京评唱,一段江南平调,把我勾回了存在心灵中儿时蒙蒙的回忆里。
记忆里外婆最喜欢听戏,独爱其中的《杨门女将》有时屋门还未进,就听见唱到白白潇潇风沙浪我也便会跟着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有时,她会温一杯薄酒,有时,会泡一杯花茶,伴着缕缕水雾,嗅着阵阵酒香。婉转在西湖美景里,听白娘子诉痴情,看包公断案的大快人心,想像着罗裳轻盈,笑靥明丽的昭君走在和亲路上。
别人为那唐玄宗的明智而感叹,只有我为那杨贵妃的无助而哭泣;别人为那屈原的自刎而叹息,只有我为那频频可危的国家而担忧;别人为那孟姜女哭倒十里长城而震撼,只有我为那建城人的血汗而悲伤;别人为那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顺而欣慰,只有我为她那女扮男装时的无奈而揪心
他们在我的记忆中,在中国文化之路上源远流长,并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自小我体弱多病,很少吃西药的我,最常光顾的便是中药店。
看着那一方方熟悉的红木盒子,一个紧挨一个,紧紧贴在墙上随着店员的拉开闭合,拉开闭合,他们露出了真面目鹿茸,海马,珍珠,西红花,人参,灵芝
伴随着淡淡的药香,它们被引入一瓦瓷锅,一碗水,大火煎,小火熬,一碗浓浓的汤药好像护身符一样,保持着我常年的红润。
就像爸爸说的,人是吃五谷杂粮生长,而生了病,也要靠五谷杂粮来治,就像那中药一样。
儿时的汤药,一滴滴,滴在我的记忆中,也一滴滴,滴在中国文化之路上,让人们可以寻找到来自中国传承的草药王国。
中国文化,就像婉转的戏曲,就像清悠甘苦的中药,他们走进我心里,让我体会到,人生百态,尽在中国文化。
【推荐】中国文化的作文(4):
中国,常被誉为一只正在沉睡的巨龙。它沉睡在中国的大陆上,红色的铠甲在熠熠生辉的阳光下闪耀着不断的光芒。是什么让它生生不息?是什么让它昂首屹立?是古老悠久的铠甲!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巨龙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自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巨龙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一是坚固的铠甲,二是它的灵魂。这两个部分支撑了这条龙度过了数百年时间,从而使它的能量不减不老,并且一直不断的成为世界上的一根不可获缺的重要支柱。
龙的铠甲是牢不可固的是让人梦萦魂牵的。巨龙的铠甲是由长期历史发展中累计的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是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它们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铸造加固这个坚硬的铠甲。传统习俗所产生的古代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在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传统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的。传统文艺是由我国人民不断的积累的经验所凝结所形成的精华,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带给我们积极的影响。传统思想包括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得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巨龙的铠甲也有脆弱的地方,传统文化也有不好的地方。
人非生而知之,熟能无惑?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的强大,而相反的是在过去它也是弱小的。传统文化也曾在过去受到打压。原来的百家争鸣的社会场景为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学术思想受到了压制的最大话。这正是这条巨龙最脆弱的时候。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变成文化主流,私学风气兴起。于是,巨龙苏醒了,它的筋骨又增强了。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思想的双面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窗花、剪纸等是精华为巨龙的成长提供了能量。酒桌文化等就是我们文化中的糟粕,阻碍了巨龙的成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辨证的分析来传承。
巨龙的魂是屹立不倒的,是强大的。它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华支柱。巨龙虽沉睡千年,但它经过千锤百炼后依旧锐气不减反而斗志更坚。巨龙的力量熔炼于近代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斗争之中,是存在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的。引领了我们创造出了伟大的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让我们的创造精神前无未有的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的走在世界前列,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断发展。
一株牡丹,在晨光熹微中,透露着生命的活力;一群辛劳的人,在昏黄的斜阳中,记录下时间的传奇;一条东方的巨龙,在朝阳的映射下,焕发蓬勃生机。
【推荐】中国文化的作文(5):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书法。
一笔接着一笔,一点压着一点,书法的每一笔都是这样刚劲,这样潇洒,这样端庄。在写书法时,毛笔的笔尖下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笔锋随意一挥,或随意一划,或轻轻一点,一张书法作品便完美无瑕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众多的书法作品中,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行书。他的行书,每次我看到了都会浮想联篇。王羲之的每一笔,都龙飞凤舞、笔走龙蛇。他的《兰庭集序》更是闻名中外。在这幅作品中,王先生运用他那入木三分的笔锋,勾画出了一幅又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此外,我最喜欢的还是欧阳询的楷书,我最喜欢写的也是欧体字。欧阳询有一本书,上面有他写过的所有字和作品。他刚劲端庄的方块字从古至今一直令我们称赞不已。欧阳询写别人的作品也是可以写出一篇截然不同的风格。欧阳询写的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笔画粗,字形大。很多人认为欧体字好看,就是因为它有力。而更多的人认为欧体字很难,是因为它太大了。但欧体字是最能体现出中国人楷书的精髓的了严谨工整,气势奔放。在欧体字面前,所有的楷书都显得很无力。
刚劲端庄的书法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幻想与回味,每一笔、每一划都叫人赞叹不已。书法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一颗璀璨耀眼明珠呀!